如何有效限制监护不当引发未成年人权益受损案件的发生其他

林莉娴 2023-09-27 19:53
一、监护不当引发未成年人权益受损现状,2014年至2016年,审理未成年人侵犯财产类犯罪案件共计22件26人,其中盗窃案件18件20人,抢劫案件4件6人,同期审理被告人或被害人系未成年人的性侵害犯罪案件24件24人,涉及罪名为强奸罪、强制猥亵罪以及猥亵儿童罪;近三年,审理抚养费纠纷、变更抚养关系纠纷、探望权纠纷共计218件,综上因监护不当引发未成年权益受损比例占65%。,虽然每个案件的发生都有其具体原因,但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已经成为引发上述案件发生的重要潜在因素。通过对审理案件的梳理认为,导致监护不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一)父母监护错位致未成年被监护人权益受损。我国法律规定父母为未成年子女的第一顺序监护人,但现实生活中,由于父母工作等原因,许多家庭都由祖父母、外祖父母负担起照顾未成年子女的职责,许多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长辈对孙子女生活的干预程度已经超越孩子的父母。这种隔代监护虽能缓解父母工作和生活的一定压力,但与此同时往往带来诸多问题,一是长辈由于能力或者知识的缺乏,这种过度干预有时反而会影响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例如耽误孩子治疗、影响孩子正常的受教育权等等。二是长辈往往采用溺爱、放纵的监管方式,不能很好的引导孩子,导致未成年人性格产生缺陷。,(二)监护人未尽到安全注意义务。其主要表现为监护人在特定的场所,例如在游乐场、电影院等户外场所或者特定状态,例如在行驶中的汽车里等特定情况下,监护人没有履行相应的监护职责,疏于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对于许多户外场所,监护人无法掌控的因素较多,而未成年被监护人本人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强,常常无法及时意识到危险存在,因而监护人一时的疏忽就可能导致未成年人人身权受到外界因素的侵害。,(三)监护人教育方式不当,沟通方式简单粗暴。部分监护人在与未成年被监护人进行沟通时缺乏耐心和循循善诱的教导方法,有的甚至有打骂现象,造成未成年子女的身心伤害,上述监护方式不仅影响正常亲子关系的建立,而且不利于未成年被监护人健康人格的形成。,(四)监护人之间矛盾较深,把孩子当做报复武器。审判实践中,夫妻双方因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感情破裂而离婚,但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夫妻离婚后未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并未因此丧失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权。但不少监护人在夫妻双方离婚后,往往将夫妻之间的矛盾延伸至未成年被监护人,造成监护人无法与未成年被监护人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甚至出现监护人肆意辱骂、言行刺激未成年被监护人,给未成年被监护人留下心理阴影。,(五)目前社会对因监护不当导致被监护人权益受损的救济体系尚不完善。尽管我国法律规定了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侵害被监护人利益应当承担的民事及刑事责任,但未明确赋予特定机构具有专职的监护监督职责。一方面未成年人受到侵害缺乏自我救助的能力,亦因欠缺诉讼行为能力而无法单独向监护人提出告诉;另一方面在我国多以身份、血缘关系为基础确立的家庭监护关系中,作为第三方的个人或者单位很难介入其中。另外,面对不断增长的流动人口,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对于人户分离未成年人的监督、管理和保护也存在一定盲区。,二、针对上述情况,建议如下,针对监护不当引发未成年人权益受损的现状,希望开展“五托五带”绿丝带活动,即依托特色审判、法治资源、亲职教育、多方合作、社会观护五个方面工作带动少年、家庭、学校、政府、社会五类群体对未成年人监护现状的关注,构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立体化网络。具体措施如下:,(一)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样的亲职教育。抚养、探望类民事纠纷中,监护人大多并无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主观故意,而是存在对监护责任认知错误以及对如何履责不甚明了的情况。为此,希望通过以下三种形式相结合立体全方位提高监护人监护责任意识:一是,通过学校组织的家长会渗透法制内容,对家长开展以监护责任为主的婚姻家庭法制教育;二是,前往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家长亲职教育,提高家长的履责能力;三是,邀请专家举办讲座为家长答疑解惑,并以此为基础针对性地开展互动活动以巩固成效、扩大影响。,(二)加强与妇联、共青团、社区、民政局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在因监护不当引发的刑事或民事案件中,权益受损的未成年人往往心智发育尚未成熟,仅依靠其自力救济难以实现对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为切实保障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可区分情况介入该类案件的处理:1.审理时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疑似遭受监护人虐待的,及时联系居委会、妇联进行介入;2.发现未成年人家庭贫困影响其正常生活、就学的,及时联系教委、民政部门进行相应解决;3.发现未成年人行为怪异、存在心理问题的,及时联系团委、心理援助部门进行相应处理。形成一个多部门协调合作,化解矛盾根源的审判模式。,(三)进一步完善和推广社会观护制度。自2015年12月与区妇联建立“相伴青春”观护站并加入高院“百例社会观护计划”以来,已对10余起抚养、探望类案件开展社会观护,其内容为通过社会观护员介入,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参与案件调解以及对生效裁判文书执行情况跟踪考察,实现对涉诉未成年人权益受侵害情况的及时干预。社会观护对践行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协助法院准确判断涉诉未成年人成长利弊、提升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的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网站致力于打造优质的律师咨询服务,如果您还有任何疑问,欢迎进行律师咨询。,
延伸阅读
  • 未成年人的欠条是否有效

    2000年3月至同年8月,万安县一原告肖某雇请被告匡某为其做保姆。2000年7月26日,被告匡某向原告肖某出具欠条一张,注明“欠肖某人民币肆仟伍佰元,分期偿还。”后原、被告间解除雇佣关系。因被告匡某一

  • 担保人资格有哪些要求,借款担保人未成年有没有效力

    担保人资格有哪些要求,借款担保人未成年有没有效力一、担保人资格有哪些要求包某因为生意运营出现问题,急需一笔资金,于是向何某短期借款25800元,并让当时17周岁的好友小伟为其担保。小伟一开始并不答应,

  • 最高院判决:父母欠债,未成年子女名下财产也可执行!

    ?来源:裁判文书网、法律公园民商事案件执行中,很多被执行人通过各种方式逃避执行,有的在事前就作出预防,将财产登记在未成年子女名下或配偶名下,人为的造成执行难,那么被执行人未成年子女名下与其收入明显不相

您身边的法律专家 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一对一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已提供49958次咨询
0/500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