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宣传法律法规(司法行政机关如何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其他

高新区律师网 2023-04-29 08:04

1.司法行政机关如何 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一)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众所周知,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是否得到提升,关键是看案件能否得到有效预防,看发生的案件能否得到及时破获。各类违法犯罪案件是影响群众安全感最直接的因素,如果一个地方发案率居高不下、发的案件破不了,群众就会感到不安全,就不会有安全感。

作为肩负着打击犯罪职能的公安机关,提高群众的安全感最基本的就是要从提高打击效能着手,坚持以打开路,进一步明确打击重点,丰富打击手段,实现以打击增强防控效果。按照什么突出就打什么、什么案件高发就打什么的思路,准确把握案件三高,持续保持对八类重点案件、涉黑涉恶案件的打击力度,提升打击效果,体现高压震慑。

在强化影响群众生命安全的重大案件的侦破力度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日常的多发性侵财案件,力争尽早破案,使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有效维护,把人民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有效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二)加强重点地区和场所的清理整治,形成良好治安秩序。

围绕市级挂账的重点地区,本着群众反映什么治安问题最突出,就集中整治什么治安问题,扎扎实实地把公安机关保平安、保稳定的职责落到实处,确保一方平安、维护一方稳定。依靠属地党委政府,充分发挥派出所职能,强化指导,逐点攻坚,定责任、定时限、定措施,分步骤、有计划的加强清整,全力净化辖区治安环境。

整合刑侦、治安、内保、属地派出所等多警种力量,坚持综合分析、统一协调、整体联动,固化多警钟、多部门捆绑作战机制。积极会同工商、城管、交通等部门,进行全面梳理,找准重点部位和重点问题,有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开展整治行动,加大清理整治力度,有效净化秩序环境。

以行业场所容易隐匿、滋生的涉黄、涉赌、涉黑等突出治安问题、违法犯罪活动为重点,特别是对洗浴、迪厅、美容美发场所,按照严查、严管、严打的工作思路,加大检查力度,开展针对性打击整治,实行重点时段常态管控机制,保持持续性严打严整态势,坚决防止形成领导重视、舆论关注、群众关心的治安焦点问题,集中打击隐匿期间的违法犯罪活动,达到抓获一批违法犯罪人员,取缔一批藏污纳垢场所,起到震慑和警示作用。 (三)提升社区安全防范能力,确保刑事发案大幅下降。

以社区警务工作站为依托,不断增强社区民警组织宣传、指导防范的能力和水平,充分整合保安员、巡防队员、居委会干部、巡逻志愿者等社区人防力量,佩戴红袖标集中开展社区巡逻,治安防范等工作,增强人防的密度。在强调人防是基础、物防是保障、技防是发展的同时,针对不同的防范对象合理采取最具实效的防范措施。

对新建的小区配备楼宇对讲、视频监控等技防设施,在老旧小区加紧物技防设施的改造,创造条件落实技防,在重点防范部位全部落实自动联网报警的技防措施,在单位院落、居民小区中积极推广智能化技防措施。通过不断推进社区封闭工作,把科技防范工作的重点放在案件多发区域、多发时段上,放在预防常见性、多发性犯罪上,构建内外结合、互联互防、整体联动的社区治安防控网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犯罪,提升社区安全的防范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四)加大矛盾纠纷化解,从源头上消除对群众安全感的影响。不安定因素和各类矛盾纠纷是引发各类刑事治安案件和突发性事件的主要诱因,公安机关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配合主责部门开展入户宣传,严格落实“化解矛盾”责任,抓早抓小,源头治理矛盾纠纷,实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大力推进“民调进所”工作模式,协调乡镇、司法等基层力量,推行实施治安纠纷内外协调、联合调解机制,与治安调解相衔接,形成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

对辖区内的发案情况、矛盾纠纷、不安定因素、重点稳控对象等情况要发现得了、掌握得住、汇报及时,杜绝不安定因素引发案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把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切实减少各类案件的发生,减少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因素。

(五)加大巡逻警力的投入,切实提升街面见警率。为了使人民群众时刻感受到人民警察就在自己身边,震慑犯罪,公安机关要针对警情“三高”,合理调整巡逻警力部署,在重点地段、重要部位和人员聚集的复杂场所,最大限度的把警力摆在街面,实行步巡与车巡结合、便衣守候与武装巡逻结合、专业巡逻队与义务巡逻队结合,囤警于街面,开展联合武装巡逻,一旦有警情便于迅速做出反应,实现警令统一、快速反应、各部门和各警种的整体联动。

发挥出巡逻民警全天候一线作战的优势,从看到的可疑人、听到的敏感事、预判到的倾向和苗头,形成的突发和紧急情况为重点,掌握街面发生的各种信息,能够做到及时发现、果断判明、迅速上报,与社区民警的信息形成整体信息网,直接为防范控制和打击破案服务,进一步提升巡控效能。做到白天见警车,晚上见警灯,提高群众见警率,加大巡逻频率和力度,震慑违法犯罪,有效预防和制止街头案件的发生,形成对现行违法犯罪的实时控制,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

2.为什么要开展"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宣传"活动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通过设置综治工作和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活动宣传栏、宣传橱窗、宣传画、宣传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开展政法干警进村活动;按照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形式,开展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入户走访活动,了解人民群众切实感受。

(二)是加强治安防控。强化专职巡防工作,公安机关以案件多发的区域、时段、街道为重点,预防和减少“两抢一盗”等多发性案件发生,提高见警率;开展群防群治工作,由综治办牵头,联合辖区公安组织社会治安辅助力量、村(社区)义务巡防队员开展巡逻,控制和减少各类案件的发生;开展内保工作专项督查,自11月下旬起,由公安对所有重点单位开展一次上门督查,对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到位、安全隐患多、单位场所发案较高的单位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督促整改,严格落实值班守卫、护楼看院、治安巡逻等安保措施,严防各类案件发生;加快推进技防延伸覆盖工程,公安机关组织视频巡控人员开展网上巡查;各村(社区)积极配合承建单位全面完成“村村通”视频工程,强化安全停车工程,实现集中规范停车,降低盗窃“两车”等可防性案件。

(三)是整治治安热点。由公安机关对治安重点地区开展一次集中整治行动,重点是“黄”、“赌”、“毒” 、传销等。集中组织工商、文化、公安等单位对辖区内组织2次以上的娱乐场所联合清查行动,加强对网吧、游戏厅、棋牌室等娱乐场所的治安管控,营造严打声势。

(四)是化解矛盾纠纷。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充分发挥村(社区)级调解员作用,力争使村组存在的矛盾纠纷得到及时调处。由信访办开展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对上级交办和本级掌握的信访积案化解情况来一次“回头看”,对重大信访积案和涉法涉诉案件,组织责任单位进行会商,拿出会商意见,促进积案化解。

3.如何提升我县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率

为深化平安奉节建设,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指数,必须在“根本、重点、关键、前提、途径、手段、源头、保障”等八个方面抓好抓实。

(一)狠抓主业是根本。“群众看公安,首先看破案”。一是始终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对黑恶势力犯罪、“两抢一盗”犯罪、流窜犯罪等突出犯罪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从提高破案率、抓捕率和处罚率入手,力争抓获一批、惩治一批、震慑一批,坚决遏制案件多发势头。二是加强社会治安专项整治。以问题为导向,什么治安问题突出就集中整治什么问题,哪个区域问题突出就在哪里开展整治行动,诸如校园及周边环境、盗窃、“黄赌毒”等热点和突出问题,开展系列整治活动,以净化社会风气,确保社会稳定。三是更加注重防范。结合“应指工程”,全面推进机关单位和行业技防建设,增加摄像头、监控器、路灯技防设施建设,着力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网上网下结合;充分发挥社区专职治安巡逻队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社区戒毒工作人员、流动人口协管员工作积极性,全面加大巡逻强度和密度,大力压缩违法犯罪分子活动空间。

(二)抓好安全是重点。从民调数据看,群众最不满意在“意外事故”板块,必须在煤矿、非煤矿山、食品药品、医疗卫生、建筑、交通、消防以及其他安全管理工作上下功夫,促使煤矿、非煤矿山、食品药品、卫生、建筑、交通、消防等事故总量下降。采取各种措施营造安全氛围,适时对民爆物品、烟花爆竹经营场所、非煤矿山、建筑工地、油库、变电站、金融网点、中小学校、宾馆、网吧、歌舞厅、大型超市、农贸市场等进行地毯式安全隐患大排查,落实专班负责监督整改到位,坚决杜绝发生重特大事故。

(三)多破小案是关键。既要破大案,又要破小案,小案牵大案,小案连民心。多数“小案”,特别是侵财性案件,几乎都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关注度同样很高,必须“重防、重侦、重破、重沟通”,坚决杜绝“接而不处、处而不破、破而不馈”。逐步建立小案接处警监督机制和沟通反馈机制,已破案件,告知结果;在侦案件,告知进展。公安机关要坚持有案必查,更快地破大案、更多地破小案、更准地办好案、更好地控发案,使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得到有效保护,把人民群众损失降到最低。

(四)规范服务是前提。一是在方便群众办事上下功夫。进一步落实限时办结制度,开通车管、户政、出入境、消防证照办理“绿色通道”,为办事群众最大限度提供方便,坚决杜绝“四难”现象发生。二是在“规范管理、注重言行”上下工夫。进一步规范警容风纪、执法勤务、办事窗口,以及干警日常接待行为,努力做到来有应声、去有送声,提升群众满意度。

(五)深入基层是途径。开展基层大走访活动,密切干群、警民关系。各乡镇、街道要组织干部下基层活动,主动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排忧解难,重点抓好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整改情况,包走访、包排查、包反馈、包落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政法各部门更要对接民情民愿,深入村社、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了解和认识治安形势,并根据人民群众期盼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下步工作。通过走访送温暖、送服务、送平安,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有效促进政法工作和队伍建设。

(六)外树形象是手段。一要善于做群众宣传工作,在加强警务、检务、审务公开基础上,做好社区警务工作,深入群众、发动群众,宣传法律政策,汇报工作打算,征求意见建议,通过走村串户、召开院坝会、发放宣传单等形式面对面地宣传,同时做好固定电话用户宣传工作。二是必须加强正面宣传,充分依托县委政法委“一报一刊两栏目”等新闻媒介、网络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政法综治维稳工作,每年组织一次提升群众安全感及政法队伍满意度系列宣传报道,不断完善宣传引导机制,注重把握舆论导向和主动权。

(七)强化管理是源头。建立社会治理工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明确责任分工,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着力打击各类流窜犯罪;加强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做到无缝衔接;加强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救治力度,做到应救尽救;重点加强社会闲散青少年、流浪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教育管理和救助服务工作。

(八)严格考核是保障。建立完善检查监督、考核评比、奖励惩罚和责任追究制度,把提升群众安全感指数纳入考核内容并提高分值。建立健全社区民警群众工作绩效考核机制,推行错时工作制、弹性工作制等勤务模式。完善民意导向工作机制,广泛开展群众评议、问卷调查等活动,加大明查暗访力度,深入推进作风建设,把执行力、平衡力、亲和力、创造力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使群众安全感指数进一步提升。

4.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我该怎么办

对于我国欣欣向荣的前景,摆脱贫困,科技和军事大大提高,让世界所敬仰,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奋力发展,发展是社会进步的第一要务,而稳定则是第一责任,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就没有群众的安居乐业。

因此,各战线上的公安战士应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对安全感的要求,以更高昂饱满的激情、更加有为的状态、更加有力的举措,全力做好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安全感属于人的意识范畴,它的形成过程有多个渠道。

我认为安全感为以下几个形式:一、是直接遭受刑事犯罪侵害或亲眼目睹刑事犯罪发生,群众感受最深,反应也最强烈。二、是亲属、邻里、同事、朋友等亲近人员遭受不法侵害。

三、是道听途说发生的刑事案件或者媒介的误导。社会宣传工具出于吸引观众和增加发行量等考虑,加大对犯罪及打击犯罪细节的宣传和断章取意,往往起到负面的影响。

四、是整体破案率不高。案件发了破得了,公众安全感就能得到维护,案件发了又破不了,随着数量的增多,公众就会失去安全感。

五、是外来流动人口密集。据跟踪研究表明,流动人口过多一直是居民感觉不安全的主要因素。

六、是执法、服务质量还有差距。服务群众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七、是基层警力相对不足,面对执勤、护卫、群体性事件及特大案件发生时发生时,警力总是捉襟见肘,群众见警率不高,使群众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安全缺乏保障的感觉。(一)要自我强化责任,要强化辖区的治安巡防,健全徒骑车巡逻力量的机制,加大对生活小区、路面、商场和大型停车场的巡逻力度,抓住重点,空防一体,严厉打击,着力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以震慑违法犯罪分子,让群众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平安就在身边。

要把杀人、绑架、强奸等严重刑事犯罪作为打击的重中之重,努力提高破案率,把犯罪造成的恶劣影响降到最低。(二)司法机关和公安人员的形象和地位是影响公众安全感水平的重要因素。

为此要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规范司法行为,扩大司法公开,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不断充实警力、提高素质、规范执法、改进作风,树立政法部门的良好形象。

提高司法机关和公安人员的执法、服务质量。积极推进宪法和法律实施,保障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司法活动的满意率。

(三)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从公众安全感的形成渠道以及影响公众安全感的因素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媒介对于公众安全感的特殊作用。

因此,在日常的宣传报道,特别是对社会治安、刑事案件的报道中,必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宣传媒介的正面作用,注意防止进行个案炒作,消除负面影响,否则会直接打击办案民警的积极度,让民警办案时畏首畏尾。(四)每次发生大的案件,分局内部从各个科室调人加入专案,所以导致其科室的工作不是被延误就是被忽略,直接导致公安的威信力和群众的安全感下降。

若破不了案,在媒体和社会舆论下,群众会感到自身安全不能得到保障,安全感依然会下降。可是案件破了后,被害人的补偿又成了大问题,刑事司法由于自身特点所限,注重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等国家利益,而忽视被害人权利保障,这些往往使被害人在受害后处于无助状态,导致其安全更是感急剧下降。

因此,从提高公众安全感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建立犯罪被害补偿制度。(五)要切实保障外来人员的合法权益,和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

城市中的外来人口之所以倾向于组成基于地缘与业缘的团伙,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因此,要依法保障我市外来人员的合法权益,从制度及心理层面消除对外来人员的歧视,并切实解决其实际困难,是实现治安好转、公众安全感提升的重要途径。

(六)增强执法人员的质量问题。民警的素质再高,天天面对嫌疑人,违法人员,民警的心理净化能力再强也会被扭曲,因此,应配备警队心理医生,对内心脆弱或者不善于表达戾气严重的民警进行心理疏导,如此可以让民警在工作中有一个比较正常的心态接人待物,如此完全可以提升群众的安全感;(七)警局人员不足,警力分散,局机关人员基本不参加案件会战,导致基层干警经常加班加点,健康不存,萎靡不振,面对群众有心询问却让群众感觉民警的态度是爱搭不理,致使群众对民警甚至整个所队产生厌烦心理,不予配合案件需要,且配合后群众有怕被报复或者被泄密的心理致使案件瓶颈不能突破,案件破不了,群众对警队的信任更加降低,周而复始,恶性循环,群众的安全感将荡然无存。

总之,我们一定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在大力发展经济,着力改善民生,但也要切实也为基层民警考虑,毕竟提升群众安全感的是街道上的巡逻警察,抓获嫌疑人的警队,调解社会治安矛盾的派出所,这些基层的民警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力量,所以提升群众安全感,一定要先保证让群众有安全感的基层力量有安全感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强烈的保卫一方平安的信仰。

5.从法制法律角度应怎样提高公民的社会安全感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身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检察机关担负着依法治国的重要职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必须做出积极的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检察机关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具体应当立足于检察职能,结合地方实际,积极主动地为构建和谐社会开展工作。

一、靠发检察建议促进和谐 实践证明,检察建议在预防犯罪,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开展检察建议,首先要注重合理性,要讲事实,摆道理,这样才易于被相关单位所接受;其次,要有针对性,要针对犯罪发生的具体成因,管理上存在的具体问题,开展检察建议,要有的放矢,不能空穴来风;第三要有可采性,建议的对策要便于操作,便于实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实际效果。

二、靠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维护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没有良好的社会治安作依托,几乎是不可想像的。提高公民的安全感,当前情况,就是要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检察机关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成员单位,且负有法律的职能,所以更应承担更多的职责,更好地落实各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要抓住“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措施不动摇,不但要强化“严打”力度,更要加强防范力度,配合相关部门严格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充分发挥督导、检查、协调的职责,把各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好,提高公民的安感度。

三、靠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和谐 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是推进改革加快发展的前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检察机关应当有效发挥惩治犯罪、维护稳定的职能作用,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特别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严重暴力犯罪、黑恶性质犯罪,以突出的打击成效,彻底遏制严重刑事犯罪势头,从而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保障和谐的社会局面,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四、靠预防职务犯罪惩治腐败现象发展和谐 官吏腐败历来是困扰社会的一大问题,也是影响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检察机关应当进一步加大查办职务犯罪力度,促进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通过查办有影响、有震动的大案要案,取信于民。

同时要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认真处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清除腐败发生的根源,减少腐败发生的机会,从而创造廉洁的政务环境,增强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进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五、靠强化法律监督实现公平正义创造和谐 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标尺。

检察机关肩负着法律监督的神圣使命,维护法律公正实施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法律监督;充分行使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刑罚执行监督四项刑事诉讼监督职能,坚决纠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裁判不公等突出问题;切实运用好民行监督职能,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6.社区如何有效加强社区治安综合治理 提高居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事关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紧紧围绕平安和谐社区建设为目标,以深入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全民治安“活动为载体,全面提升维护辖区政治稳定、治安稳定、化解矛盾纠纷和服务居民群众的综合能力,着力抓好维护稳定、治安防范和普法宣传等重点工作,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为辖区安全稳定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一、齐抓共管把社区治安作为社区建设的保证。

社区应严格执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领导班子定期研究部署综治工作,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开展日常抽查、定期督查、半年检查和年终考核,坚持把综合治理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确保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认真开展普法教育和安全防范教育,提高居民群众法律素质和防范意识。

社区以讲座、宣传栏、法制宣传车等形式,组织辖区居民全面开展“法律进社区”宣传活动,积极开展各项普法宣传工作,营造辖区浓厚的法制舆论氛围,落实社区《内部治安队员职能考核制度》、开展“全民治安”活动等。通过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增强了辖区居民的法律知识;通过开展“全民治安”活动,

以警务区警民联防联动,调动辖区小区楼宇物业、商场、厂企保卫部门互动,针对性做好群防群治人防技防相结合工作,在节假日利用法制宣传车在辖区内公共场所、治安黑点进行法制、治安防范知识宣传,并向居民群众派发治安防范、法制知识等宣传单张,做好宣传发动、全民参与、共同维护辖区的社会稳定。 三、进一步建立完善维护稳定工作的制度和机制。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建立了健全制度与机制,才能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做到长治久安。因此社区应制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并定期召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制度,社区结合实际情意制定了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成立了应急分队,保证各类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解决。

四、开展创建“平安社区”活动是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的重要载体。

创建“平安社区”活动要在社区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做到“五个结合”,即创建活动与社区建设相结合,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与派出所、司法所等政法基础建设相结合,与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相结合,与创建“文明社区”活动相结合,使创建活动真正成为各部门、各支部的共同任务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五、着力抓好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

抓好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必须着力抓好基层基础工作,重在防患于未然,夯实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基础。

要加强流动人口管理。要把流动人口管理好,必须依靠广大居民群众,健全综治信息员队伍,针对各个地区的不同特点和暂住人口的不同类型,充实调整管理队伍,以提高应对社区治安的突发性事件。要加强对暂住人口经常性的登记,积极协助公安部门办证验证,坚持做到治安联防、四防检查、调解纠纷、收集信息四位一体,加强与公安部门的联系,一旦发现违法犯罪,能够做到在第一时间向公安部门通报,强化警民联防的机制和功能,增强社区治安的自防能力,尽量减少案件事故的发生。

六、加强对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的排查。

积极排查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按照“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各类矛盾激化”的原则,重点排查梳理辖区内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和问题,要注意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加大信息收集和汇总、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做到及时发现,正确疏导,将矛盾纠纷控制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集体性事件的发生。

实践证明,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综合治理工作方针,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是解决社区社会治安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7.如何提高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宣传力度

为进一步提升公众安全感,切实改变我县政法各部门满意度整体落后的现状,确保我县在全省公众安全感测评中排位前移,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不断提升我办干部职工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构建和谐平安,根据《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政法部门满意度工作整改方案〉的通知》文,现结合我办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确保实现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群众安全感明显提高,群众对政法部门的满意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成立我办提高公众安全感工作领导小组,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三、工作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为确保本次上门入户宣传提升公众安全感工作任务真正落到实处,本办将宣传工作任务包干到人,实行每个干部到“三送”挂点村一个村至少10户进行宣传,宣传资料要发放到每一户包干的农户手上,使上门入户宣传真正取得实效。

2、加强单位内保和群防群治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健全内保组织,落实经费和措施,提高防控能力。切实做好单位安全保卫工作,实行领导带班,干部值班工作制度,提升干部职工防突发事件工作能力。加大对单位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规范车辆停放及环境卫生整治。增强领导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实行统一领导,协调有序,运转高效。

3、加强群防群治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健全内保组织,落实经费和措施,提高防控能力,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

4、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稳定。

四、工作要求

1、要提高认识。公众安全感和政法部门满意度事关发展环境,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县委县政府的形象。全体干部职工要与社会各界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综合施策,全力维护社会治安良好局面,真正使人民群众满意。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吃拿卡要”等现象。

2、要加强领导。各班子成员务必要高度重视提高公众安全感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把公众安全感测评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来抓,变压力为动力,把提升安全感、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尺。

3、落实责任。要切实落实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要以强有力的工作措施,确保我办在全县公众安全感调查测评中取得好成绩。

4、营造氛围。要坚持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和谐平安的浓厚氛围,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5、要注重实效。各股室要认真履行好自身工作职责,采取多种行之有效措施,认真抓好提升公众安全感工作。要通过开展提升公众安全感活动,力求使本办公众安全感有所提高,干部、职工对社会治安满意度有明显提升。

8.如何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发言稿

社会满意度调查作文

暑假生活的开始,同学们都走出了校园步入了社会,我为了了解社会上的人情冷暖、开拓自己的视野和培养锻炼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积极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经过与爸妈的一致协商,最终决定让我去报社报名卖报纸,经过与报社管理人员的协商我拿到了一沓报纸,然后开开心的到达了人群最密集的地方?世纪泰华城。

刚开始到达的泰华城的时候我很羞涩,不敢问他人要不要报纸,即使问了也是很小声的问,所以一上午都没卖掉几份报纸;到了下午我看到一个大姐姐也在卖报纸,于是我便故事勇气问她为什么他的报纸卖得这么快,她说,只要干一行久了,就捉摸透了,她一开始也和我一样不好意思,时间久了就好了,只要鼓足勇气,有自信的问路人们买不买报纸就行,我想他们都可以做到我也一定可以,于是我便鼓足勇气,大声的向一个个路人们问他们要不要买报纸,很快,我的报纸就卖完了。

三、研究的结果和效果分析

每个人刚进入社会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每件事情都会有解决的时候,只要大家凡事都鼓足勇气,毫不退缩

延伸阅读
您身边的法律专家 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一对一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已提供49958次咨询
0/500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