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证人证据的相关规定是什么?法律顾问
证人是指知晓案件事实并应当事人的要求和法院的传唤到法庭作证的人,证人就案件事实向法院所作的陈述称为证人证言。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2条第1款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以上规定大致说明了民事诉讼证人的范畴。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人,包括单位和个人两大类。即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但这里有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单位能否能象自然人一样出庭作证呢?单位显然是不能的。民事诉讼法第72条第2款规定,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这一条是关于证人的能力方面的规定,在我国自然人作为证人,除必须了解案件的事实外,还须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意志。最高人民法院《证据规定》第55条也进一步规定了,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为证人。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当待证事实与其年龄状况相适应的可以作为证人。因此,根据我国法律和司法解释,自然人虽然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仍然能够作为证人对与自己年龄和智力状况相适应的待证事实作证。
证人证言的形式
1、口头形式,是指证人就所了解的案件事实向法庭所作的陈述。该形式是证人作证的基本形式。在审判实践中证人大多是以口头形式向法院陈述的,证人作证以到庭接受口头询问为主,主要是便于当庭质证和确认。依据《证据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要求证人出庭作证时,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十日前提出,并经人民法院许可。且必须指明证人的姓名、住址,以便法院传唤,当事人虽未申请,法院为了查明一定的案情事实,也可依职权主动地传唤证人。
2、书面形式,是指以文字形式向人民法院陈述已知的案件事实。证人作证以到庭接受口头询问为原则,但“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如年迈体弱或者行动不便无法出庭的;或特殊岗位确实无法离开的;或路途特别遥远,交通不便难以出庭的;或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无法出庭的;或其他无法出庭的特殊情况。经人民法院许可,证人可以提交书面证言。书面证言应当庭宣读,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但应注意的是,书面证言不应认为是“书证”,而是“证人证言”的一种表现形式。
-
民事诉讼规则中的自认规则变化
自认是当事人基于处分权行使而实施的一种诉讼行为,具有免除对方举证责任的效力。《修改决定》在第四项至第十项对原《民事证据规定》的内容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主要内容包括:1. 强化诉讼代理人自认的效力对
-
民事诉讼有哪些案件是由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
有哪些民事诉讼案件是由原告住所地管辖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的情形是:(1)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2)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
-
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审理期限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法律文书规定的期间是十五日,这个十五日就是要从收到法律文书的第二日开始计算,例如:收到法律文书的时间是
一对一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已提供49958次咨询
- 专家称要求女方没弟弟是畸形择偶观05-25
- 怎样认定夫妻共同债务?05-21
- 离婚协议欠款有时限吗?05-21
- 离婚协议书自己写还是律师写05-21
- 哺乳假法定多少天2023年新规定05-18
- 产前假法定多少天2023年新规定05-18
- 产假法定多少天2023年新规定《劳动法》05-18
- 婚假法定多少天2023年新规定《劳动法》05-18
- 婚姻离婚咨询(2023婚姻法离婚的新规)05-18
- 去哪做亲子鉴定 有专业机构的地方吗?05-17
- 王力宏李靓蕾离婚台北法庭开战两小时残样现身05-17
- 王力宏李靓蕾首次出庭对决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