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币”和“山寨币”的变迁史

01
02
主流币”和“山寨币”的变迁史
通过这三个数据图表我们来看看“主流币”及“山寨币”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变迁。
2013年是数字货币发展的早期,那个年代排名前十的币几乎都是主打支付和转账应用,各个币之间在技术上本质的区别并不大,应用场景区别也不大,属于野蛮竞争时期。
因此经过时间的洗礼,在三年后的2016年,我们看到在2013年排名前十的币中,仅仅剩下BTC,莱特币和瑞波还在前十,而剩下的七个币都已经不在前十。
那么在2016年排名前十的币中多了哪些后起之秀呢?大概分为三类:
一类是以太坊体系,包括以太坊(ETH)及太坊经典(ETC);
一类是隐私币,包括门罗币和达世币;
再就是一些新兴的探索领域,包括初现苗头的去中心化存储应用MAID,去中心化应用平台STEEM和模仿以太坊的智能合约币NEM。
在2016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应用场景逐渐丰富,每个应用场景也出现了至少一到两个数字货币。
然而有些应用场景或者因为种种限制,发展得不理想;或者是因为在后来的实践中被发现实际成效不明显,于是曾经一些被看好的“主流币”被淘汰了。
因此在三年后的2019年,我们看到在2016年中排名前十的币只剩5个还排在前十,这留下来的5个除了BTC,莱特币和瑞波,还多了2016年新崭露头角被业界认可的两类:智能合约的代表以太坊和隐私货币的代表门罗币。
那么另外挤进前十的5个币又是谁呢?大概分为四类:
一类是BTC的分叉币,包括BCH和BSV;
一类是稳定币USDT;
一类是交易所平台比BNB;
再就是曾以以太坊最强竞争对手EOS。
BTC的分叉币由于在某种程度上自带流量,并且带了BTC的某些先天优势,因此我们认为算一类特殊的币,不算新应用。
EOS在某种程度上和BM的个人IP有密切关系,因此也不算新的应用。
而稳定币USDT和交易所平台币BNB则是自2016年后新诞生的应用场景。
在2019年的记录中,我们看到以太坊的分叉币ETC和MAID、STEEM和NEM这些曾经被看好的新领域的“主流币”逐渐失去了光环,而让位于后起之秀。
03
变迁史对我们投资者的指导意义

链道学社
区块链投资学习平台
项目孵化运营机构
[广告]赞助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www.ijiandao.com/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