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签提单的风险在哪里其他

企业法律顾问律师 2023-10-15 14:50

倒签提单的风险在哪里

一般情况下,倒签日期如果为短期的话(约1~3天),大家都是可以“默认”接受的。银行接受的是单证相符的所有单据,并不会考虑其它。但是,如果你存在着“恶意”欺诈的话,银行也会拒收你的单证的。由于信用证规定最迟装运日期为2006年1月21日,而你的船期却是2006年1月30日。由于相差时间太长,这种情况下要求倒签提单,你的船东是无论如何也不肯答应的。所以,这里存在着是否可以实施的问题。即使你公司出担保,船东可以倒签提单,但是你仍然承担着很大的风险。

倒签提单一定要首先征得承运人的同意。在一般情况下,承运人是不愿意倒签提单的。因为这样做会给承运人自身造成声誉甚至经济损失。如果卖方预计到时候不能按期交货而又不打算通知客户延证(即修改信用证的装运期),唯一的办法就是请求承运人倒签提单。倒签的要求一定要尽早向承运人提出来,以便一旦承运人拒绝,卖方能有充裕的时间另想办法,而不至于使工作太被动。

另外,卖方欲倒签提单,还要事先考虑目的港的远近,东南亚地区不适用倒签的方法,因为距离中国太近,航程太短。倒签提单,作假的痕迹太明显,承运人肯定不会干。

提单倒签的情况很多,比如说信用证要求最晚装船期是12月13日,但是你在14日才将货物出运,为了能够顺利结汇,你就必须要求船公司倒签提单到13日。因为信用证项下必须单证相符才能结汇。

当前占上风的观点是侵权责任说,侵权责任说的主要问题在于:首先,它忽视了承运人和收货人之间存在着一种运输合同关系,这种关系靠提单来维系着这一事实,只注意到了承、托运人之间的运输合同关系。因而,一旦承运人和收货人之间发生纷争,就认为二者之间原本不存在合同关系,所生纷争必为侵权。须知,提单是承运人和收货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体现,例如,收货人在卸货港对承运人承担的义务即出自提单的规定。其次,侵权责任说简单地认为承运人预借或倒签提单,侵犯了收货人(按期收货)的权利,并望文生义地认定这就是侵权。这是对侵权责任这个法律概念的重大误解。在合同之债中,一方不履行合同或采用欺诈等手段签订合同,也侵犯了对方的权利,但只构成一般性违约或根本性违约(导致合同无效),而这决不是侵权。预借或倒签提单正是如此,尽管由于承运人的行为导致提单无效,并侵犯了收货人的权利,这也只是一种根本性违约,而不是什么侵权,承运人和收货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基础是提单这份运输合同,而不是侵权行为之债权债务关系。承运人侵犯的也只是收货人凭提单这份合同应享有的权利,是一种契约权。如果一谈到甲方侵犯了乙方的某种权利,就认定是侵权,那是望文生义,是十分错误的。关键要看产生甲、乙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基础是什么,才能正确认定这种债权债务关系是合同之债还是非合同之债。

性质之争

预借或倒签提单的性质之争,还是有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的。将预借或倒签提单定性为侵权责任还是合同责任,将在案件的管辖权和准据法的适用等问题上导致不同的结果,从而影响对案件实体问题的判决。同时,对某一法律行为定性是否准确,也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执法水平,并影响到当事人对判决结果的态度乃至该判决是否能得到外国或地区的承认和执行的问题。

提单作为合同外贸合同的一部份,所以任何倒签提单都会产生风险,一般如果是短期的倒签提单(1-3天),基本上双方都会默认接受。但是如果时间过长,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答应的。另外如果真的要倒签提单雅-瑶根据地区来,例如东南亚国家、日韩就不太适用倒签提单,因为航程太近,时间太短,首先倒签提单的意义就不大了,同时很容易被识破是倒签提单,这样的承运人也是不会答应的。

虽然倒签提单对于方或托运人来讲,可以提前结汇,尽早到钱,但是鉴于会出现客户拒绝货,银行会认为“欺诈”拒单证等诸多风险,所以还是不建议使用。

以上就是网小编对于这方面的知识的具体介绍,那么对于倒签也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以及对于很多时候倒签的风险是可以进行规避的,如果大家对于倒签有任何的其他的问题,随时欢迎来的相关顾问,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延伸阅读
  • 养殖场因环保关停有补偿吗

    一、养殖场因环保关停有补偿吗,依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规定,对禁养区内合法的养殖场进行关停的,致使畜禽养殖者遭受经济损失的,要进行经济补偿。,二、相关法律规定,《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第二

  • 竞业限制争议是否要经过仲裁

    一、竞业限制争议是否要经过仲裁,因竞业限制争议产生纠纷的,是属于劳动争议的一种,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争议,协商不成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

  • 合同上有勾画痕迹有效吗

    一、合同上有勾画痕迹有效吗(《合同法》有效期限截止:2020年12月31日),合同上有勾画痕迹的,合同如果是被伪造的或者签订后被修改的,该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合

您身边的法律专家 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一对一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已提供49958次咨询
0/500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