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援助形式有哪些其他

法小识 2022-08-30 20:45

法律援助形式是指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实施法律援助。根据司法部的有关规定,法律援助主要采取以下形式:

①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

②刑事辩护和刑事代理。

③民事、行政诉讼代理。

④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

⑤公证证明。

⑥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务。

上述六种形式可以分类为:

①诉讼援助。

②律师非诉讼援助。

③公证援助。

④基层法律工作者的简易法律援助。

⑤其他法律工作者的志愿援助。

诉讼法律援助又可分为:

(1)刑事诉讼援助。

(2)民事诉讼援助。

(3)行政诉讼援助。

非诉讼法律援助又可以分为:

(1)法律咨询。

(2)代书。

(3)非诉讼调解、提供法律性指导意见等简易法律援助。

(4)公证证明法律行为、法律事实的真实性及合法性。

法律援助的定义和背景起源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的律师,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给予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特殊案件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法律援助是一项扶助贫弱、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社会公益事业,同时也是中国实践依法治国方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法律援助工作十分重视,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将“建立法律援助体系”确定为“十五”社会发展目标,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法律援助条例》的颁布实施和“为实现公平和正义法律援助在中国”大型公益活动的开展,标志着我国法律援助工作在广度和深度上有了新的拓展和突破。

在当前的中国,仍然还有一批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低下状态而难以像正常人那样化解社会问题造成的压力,陷入困境,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人群或阶层,这也就是所谓的弱势群体。作为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援助通过向这些缺乏能力、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使他们能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享受平等的法律保护。法律援助制度是人类法制文明和法律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国家经济、社会文明进步和法治观念增强的结果。用法律的手段帮助人民群众解决诉讼难的问题,是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讲解的“我国法律援助形式有那些”。我国的法律援助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划分的非常具体。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也是非常到位。我国的法律援助在更多的方面是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做到人人平等。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请上律聊网进行专业的咨询。

延伸阅读
  • 劳动仲裁请了法律援助还要出庭吗

    一、劳动仲裁请了法律援助还要出庭吗在劳动仲裁申请了法律援助,申请人不出庭可以,但是要有充分的理由来说明情况,如果因各种合理原因确实不能出庭,可以由法律援助的律师进行授权委托后,全权代表申请人进行出庭,

  • 劳动维权法律援助的申请流程是什么

    因劳动争议仲裁而需要申请法律援助的,申请人(应该是职工个人)可以向所在地的区、县法律援助中心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证件、证明材料:1)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证明,代理申请人还应当提交有代理权的证明;2

  • 因公受伤,生活陷绝境 法律援助,获工伤侵权“双赔偿”

    如果不是法律援助部门的一再援手,因公致残的陈某简直无法想象,自己未来的日子该怎么过。“幸亏有了你们的援助,给了我们生活的希望和勇气。”拿到第二次赔偿款,陈某及家人忍不住热泪盈眶。事情还要从2014年说

您身边的法律专家 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一对一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已提供49958次咨询
0/500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