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如何处理震楼器事件?环境保护

李律师 2021-12-13 13:50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警察如何处理震楼器事件?的相关内容知识,希望可以为您提供帮助。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应该和谐共处,相互帮助。但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可能经常会出现这样子的事情,楼上噪声太大吵得人心烦意乱影响工作和生活,尤其是当我们中午或者是晚上想要休息的时候。

于是,就有人发明了震楼器,用来报复解气!

这震楼器发出的声音可是能让住户更烦躁。

但是这东西毕竟不是什么有效解决问题的神器, 还有可能会让自己受到法律处罚,还是建议大家不要使用的。

招远市某小区内就有小伙儿用这个被处罚的。

因楼上经常发出噪音影响休息,楼下小伙买来“神器”予以反击把民警都闹来了。两家闹得不可开交。

“喂,110吗?我家楼下邻居又制造噪音影响我休息,你们赶快来看看吧!”

“喂,110吗?我家楼上邻居在家拖凳子,故意跺脚,影响我休息!”

市公安局泉山派出所连续多次接到某小区这两家邻居的报警,每次民警到达现场后,反应的都是因不满对方家中产生噪音而引发的系列问题。

处警民警也多次规劝双方,邻里之间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不要为这点小事争执不下,伤了邻居之间的和气。但是,由于积怨已久,民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却始终未能完全根除两家矛盾。

19日,泉山派出所再次接到报警称,楼下邻居家里可能安装了“震楼器”每间隔一段时间就会发出咚、咚、咚、的噪音。民警到达现场后,果然在楼下栾某家中依法查获一台正在工作中的“震楼器”。

经过民警审查,栾某承认,其因不满楼上邻居噪音,为了“解气”便从网上购买了“震楼器”,每天上班后就将“震楼器”开启。

民警当场将“震楼器”予以没收,并再次对当事人双方进行调解。栾某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道歉。同时,楼上住户也表示,以后在室内活动会多加注意,尽量减少噪音的产生,最终双方握手言和。但是,由于栾某涉嫌制造噪音干扰他人正常生活,被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警告处罚。

邻里之间发生噪音纠纷应该相互理解,相互沟通才是解决之道。安个“神器”来解气?不但损人又害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理法》第五十八条之规定,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那么,遇到不讲理的难以沟通、制造噪音影响别人的住户,我们又不能报复,那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先去找物业公司反映一下这个事情。正常情况下,如果小区里面的物业公司是有作为的那一种,都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说会在业主群里面通知业主们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对别人产生影响等。

因为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双方签订合同,业主缴纳物业管理费用,物业管理公司提供服务。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物业应该按照合同履行管理、服务义务。

如果小区里面的物业公司不管,而且对方又属于那种特别蛮不讲理的,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直接拨打110。警方会根据上述《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对其进行处罚。

也可以起诉至法院要求停止该行为,受到损失的还可以要求损害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一条 受到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

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机构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提醒:

邻里相处应和谐,莫因小事起争执!

“以噪制噪”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有可能受到法律制裁。

有事一定要好好沟通!

涉及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理法》第五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一条

以上这些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警察如何处理震楼器事件?的内容,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相关律师。 更多法律知识,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服务助手》

延伸阅读
  • 2元钱的经济纠纷惊动了警察和数学老师

    9月26日下午,浙江宁波市海曙江厦派出所的廖警官,出了一次警——一笔“涉案金额”为2元的小纠纷。根据当事双方的要求,很快,他处理好了这次纠纷。  回来后,他细想下来,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似乎这道“数学题

  • 经典判决:有经济纠纷不是警察不作为的理由!(附判决书全文)

    基本案情:2015年1月8日8时许,佘飞向如皋市公安局报警称有人因与其父佘明华有经济纠纷故而阻拦其车辆。接警民警在了解到系案外人与佘明华存在经济纠纷,希望以此方式促使佘明华出面解决纠纷后,出警民警现场

  • 捡到钱为什么又上交给警察?

    捡到一分钱,为什么要交给警察叔叔呢?各位童鞋,请看正解。《民法典》第314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 拾得东西,物归原主,无法归还原

您身边的法律专家 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一对一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已提供49958次咨询
0/500 发送